- Apr 04 Wed 2007 11:15
就快結束了
- Apr 02 Mon 2007 15:26
淚光閃閃
- Mar 28 Wed 2007 13:33
Always幸福的三丁目
- Mar 26 Mon 2007 17:04
三百壯士
- Mar 23 Fri 2007 11:59
牛隊的第一戰
- Mar 21 Wed 2007 20:31
記憶之牆
- Mar 18 Sun 2007 22:51
考試札記~
- Mar 09 Fri 2007 19:03
政大考場表出來了

- Mar 06 Tue 2007 15:25
咪打一娜~~~~~
- Mar 04 Sun 2007 13:12
用聲韻學來分析髒話
「幹」字在現代國音來說,國際音標寫作[kan51]。我們分別從聲母、韻母 及聲調來看,來分析它的氣勢何在。
首先在聲母方面,「幹」的聲母是[k],屬於不送氣的舌根塞音。塞音是在 口腔中的某一部份成阻,於瞬間張開之時利用氣流的衝力形成聲音。另,因為 是不送氣,所以在聲母部分不會耗費太多的力氣,留待後續餘韻。因此,如此 具有爆發力的聲母,在「幹」字甫出口的那一剎那,便足以為後續的威力展開 完美的起頭,豈不妙哉?
再來是韻母。「幹」的韻母是[an],屬於下降元音的鼻音。下降之意在於音調由高到低,如水流往下,沛然莫之能禦。再加上此字沒有介音,為開口呼,其韻腹[a]的舌位在低處,也就表示喊出「幹」的時候,口腔內部空間是很大的,而且配合韻尾[n]於鼻腔內作共鳴,正是此韻母之氣勢所在。
最後是聲調。用趙元任先生的五點制,此字聲調由高到低,可以寫成51, 也就是國語所謂的第四聲。第四聲相當於中古音的去聲,且按照中古到國音的音變規律,去聲字的聲調幾乎是沒有變化的,因此我們可以引用中古時代對於去聲字的效果敘述。在唐代的《元和韻譜》中有如下記載:「平聲哀而安,上聲厲而舉,去聲清而遠,入聲直而促。」也就是說,去聲字具有綿延不絕的效果。至此我們可以發現,此一「幹」字,它的聲調與韻母也搭配得天衣無縫,同樣具有向下的衝勁,也有綿延的感覺。無怪乎有萬鈞之力,得以廣為流傳。
從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到,「幹」這個字充滿了聲韻的美感,國罵之名 ,當之無愧,絕非其他像是「fuck」、「bagayaro」之流可以比擬的。我們身 為台灣人,有這麼美好的髒話,這是多麼令人高興的一件事情!現在,讓我們 心懷感激與驕傲,一起大聲地---
「幹!」
- Mar 02 Fri 2007 21:33
中正紀念堂要改名...
- Feb 22 Thu 2007 16:55
熊熊發現
- Feb 22 Thu 2007 02:11
今年年假
- Feb 13 Tue 2007 15:45
折翼的天使(下)
- Feb 10 Sat 2007 23:17
折翼的天使(上)
每一集的女主角都在現實間掙扎,最後也找到了真正的自己..